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沈联涛:科技能否助力金融民主化? 正文

沈联涛:科技能否助力金融民主化?

来源:旁通曲鬯网   作者:焦点   时间:2025-07-06 22:59:26

促成金融民主化的沈联技术已经出现,现在只缺付诸行动的涛科政治意愿,以击退既得利益群体,否助支持真正重要的力金事业。中小企业能够从证券市场获得融资,融民是主化未来实现金融包容性的关键

文|沈联涛 Pamela Mar

真正的金融民主意味着为大多数人谋最大利益,向所有人敞开分享利益的沈联大门。没人会认为今天的涛科全球金融是民主的。实际上,否助市场本就是力金一种趋于集中的网络结构,但如今的融民集中程度的确前所未见。

谷歌拥有 43 亿用户,主化占互联网总用户数的沈联 90% 以上,公司市值达 1.7 万亿美元。涛科脸书(现名“Meta”)拥有 29 亿用户,否助市值 5900 亿美元。截至 2021 年底,全球前 100 家银行总资产为110.3 万亿美元,而前 30 家银行就占据了总资产的 62%。前两大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及纳斯达克)占全球前 30 大交易所总市值(121.4 万亿美元)的 43%。在全球一半的上市公司中,前三大股东持有公司超过50%的资本。这一趋势对人们的影响显而易见:据瑞士信贷的报告,全球有29 亿人的家庭财富不足一万美元,而前1.1% 的人口拥有全球 45.8% 的家庭财富。

谁说生活是公平的?

现实情况是,赋予金融以包容性,在当前金融市场的构建模式下,只能是一种梦想。无论您是约 20 亿没开设银行账户的人群的一员,抑或是缺少资金的1.31 亿个小企业之一(全球中小微企业资金缺口达 5 万亿美元),您都可能为金融服务支付了更高费用,或者干脆融不到资金,从而无法成长,也抓不住近在咫尺的发展机遇。由于中小企业在许多经济体,是就业创造和减排引擎,它们缺少发展机遇也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财富积累,以及我们实现净零排放的努力。

甚至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也赞同,中小企业能够从证券市场获得融资,是未来实现金融包容性的关键。在全球各地的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只有 59400 家,但全世界还有超过 4 亿家中小企业(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有各种融资需求,却无法从金融市场或大银行那里获得帮助。

众筹融资可否成为一个解困选项呢?

众筹并不什么新概念。自 2009 年以来,众筹网站“Kickstarter” 已资助了初创公司发布的逾 218000 个项目,这些资金来自2100 万名投资者,总额达 65 亿美元。融资机构“GofundMe”比前者晚成立一年,也已筹集到130 亿美元的捐款,用于影响力投资。这两家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发布融资项目,并获得资助。理论上,如果市场需求确实存在,在平台上发布的融资项目可以迅速吸引大规模资金,但仍存在不少滞碍。

上述只是众筹的一种类型。众筹也可采取投资者以股权出资,以换取未来的利润,也可能是P2P 贷款计划,若采取此种融资方式,借出方为获得更高利息,情愿在无担保的情况下出借给贷款人。

在这些情况下,投资者都面对着与公开募资大体相似的风险领域——欺诈、合规、交付和运营。公开股票交易所通过严格的 IPO审核流程,以及法规、费用和信息披露等额外保障来管控这些风险。换句话说,交易所或监管机构选定谁有资格在什么条件下上市,候选人必须通过一系列有可靠信誉的中介机构(如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的筛选。有了这些融资门槛的限制,再加上新技术提高了效率,即使将所有公司都拒之门外,只留下最大和人脉最广泛的公司,这个过程对相关各方来说仍有利可图。

这种排他性不仅对寻求融资的公司产生影响,对投资者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特别是当下,人们对具有良好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资质的公司的投资兴趣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021 年 11 月,对数千美国投资者进行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超过 48% 的人对投资可持续发展公司非常感兴趣或有一定兴趣,但只有 10% 的人会付诸行动。63% 的人将投资于符合其价值观的基金股票,这表明目的导向的投资正在兴起。

公开市场能否满足投资者的这一兴趣?只要公开市场仍偏向于大型且资金充足的企业,对这个问题就很难给出肯定的答案。绿色债券可能是一条出路,但目前还只是大型机构买家的选择。更难以预料某项投资——通过股票或债券——是否会导致相关公司采取更多支持 ESG 的行为。

面对着大型公开股票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以及小型众筹和 P2P 融资网络,投资者们即便想要促成某种显见的影响力,似乎也没什么选择空间。这促成了影响力投资领域的崛起,相关网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能够分享项目和交易知识、尽职调查策略以及衡量影响力的方法。试图通过陈旧的方法,如对话、人际网络和声誉等,来建立信任并增加透明度。这些做法行之有效,相关各方都可从中受益,但它进展缓慢,耗时良久,且主要适用于本地环境。

我们相信,在投资 ESG 时,有区块链技术加持的数字平台,可以极大地增进散户和小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这个想法是通过使用公司区块链验证数据、信息披露和凭证等公开数据,让项目和公司的情况触手可及,以便公众能真正对其进行“监管”,再加上新型绩效审计,例如碳信用额验证,以及交付执行的评估,以确保将欺诈风险降至最低。付款和股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众多双向支付交易途径来进行。

一个面向ESG 经济项目和公司的开放平台,通过采纳标准化、经过验证的认证和披露途径,可以为 ESG 事业提供充分的市场透明度。从本质上讲,这将为更多类型的 ESG 项目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联结更丰富的投资者网络,其运作方式与现有证券交易所相同,但准入门槛低得多,透明度则更高。

促成金融民主化的技术已经出现。现在只缺付诸行动的政治意愿,以击退既得利益群体,促成投融资民主化,支持真正重要的事业。后续文章将擘画更多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作者为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香港证监会前主席)

标签:

责任编辑: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