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投产 下游市场应用或将进入爆发期

10月13日消息,首套束碳从新闻办获悉,大丝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10月10日在中国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纤维线投并生产出合格产品,国产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产下场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游市用或这标志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将进工业试生产、入爆产业化,发期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首套束碳一举破除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大丝被动局面,真正实现自主可控。纤维线投
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国产PAN (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产下场分两个阶段实施,游市用或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共达到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该条48K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可实现规模化、高品质生产。
大丝束碳纤维性能优越,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应用场景广泛,如:风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
上海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此外,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还可以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中国石化碳纤维专家、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介绍,为了让大丝束碳纤维真正拥有“中国技术”,上海石化不仅成功掌握了控制温度场的关键核心技术,而且配置了节能型设计可实现能源综合利用,这在国内外装备领域也是绝无仅有。
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中国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已累计拥有碳纤维相关专利251项、碳纤维复合材料专利46项,专利排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中国石化既是大丝束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也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企业。据悉,在“十四五”末,中国石化将在多种工艺流程实现通用级、大丝束、小丝束、高性能等产品方面全面突破,进行总体布局,满足国家各个领域的需求。
长期以来,中国的碳纤维发展主要是在小丝束碳纤维方面实现了突破,但是小丝束碳纤维成本高,影响了下游企业应用碳纤维的积极性。碳纤维国产化使得碳纤维在新能源等下游市场应用逐渐爆发, 随着碳纤维应用率的不断提升,相关行业将迎来长跨度的高景气阶段。(刘丽丽)
相关文章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11月中旬以来,在多方因素综合作用下,A股市场各类投资者信心明显修复,其中号称“聪明资金”的北向资金一改前段时间的总体净卖出趋势,呈现“反手”做2025-07-08
-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朱超)针对有报道称美国太空军近日正式启动国家太空情报中心,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9日表示,美方应采取负责任的外空行为,停止推进外空军事化武器化进程,切实承担起维护外空和平与安全2025-07-08
- 知名管理学学者陈春花,近日被流量“反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陈春花现任北大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研究领域涉及企业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中国企业成长模式研究等2025-07-08
中汽协会: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9.4万辆,同比增长43.1%
中汽协会数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延续了不断提升态势。今年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抢抓新发展机遇,全面推动品牌向上发展战略,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另外2025-07-08-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农信社作为省政府信用背书并兜底的银行,由省政府承担最终风险责任,具有一定政策属性,与其他商业银行在风险处置上有着本质区别,应实行差异化资本充足率考核政策。——湖北省联社党委书记2025-07-08
- 当地时间7月19日,美国当地电网运营商表示,随着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得克萨斯州和美国中部其他州的用电量预计将在未来几天打破历史纪录。运营商称已开始采取措施,以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满足持续飙升的用电需求。央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