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MLF到期在即流动性投放料适时加码

● 本报记者 张勤峰
“资金面正在起变化”,期即日前发布的流动一份报告以此为题,对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呈现紧平衡的性投现象给予关注。
机构人士分析,放料随着财政支出出现边际变化,加码以及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下降,期即今后一段时间的流动市场资金面表现将更加取决于货币政策操作。鉴于本周面临万亿级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性投税期高峰来临等多因素影响,放料预计流动性投放力度会适时适度加大,加码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期即
货币市场利率运行中枢回升
11月初,流动短暂回落之后,性投主要货币市场利率运行中枢于上周重拾上行势头。放料
从回购、加码拆借利率到同业存单利率,上周多个货币市场利率指标再度走高。回购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存款类机构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上周平均值为1.82%,较前一周上行9个基点;期限更短的隔夜债券回购利率D平均值为1.74%,上行了13个基点。此外,最新发布的报告称,上周1年期AAA级同业存单收益率持续上行,全周累计上行22个基点,“目前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已升至7月中旬以来最高位,较同期限MLF利率低约45个基点”。
本月初“不松”,上月末又“偏紧”。近期,市场资金面的种种变化逐渐引起各方关注。除了11月以来资金面改善不明显,中信证券前述报告还提到,10月末货币市场波动明显大于前几个月。首席债券分析师孟祥娟提示,资金面其实从9月起就出现了收敛势头。
以DR007为例,其月度平均值在8月达1.42%,创出有记录以来新低之后,9月、10月分别回升至1.60%、1.65%,11月前两周平均为1.76%,运行中枢持续抬升。
多因素共振
机构分析,近期市场资金面波动加大有季节性、临时性因素的影响,但也反映了流动性环境的变化,背后或受到财政资金投放节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孟祥娟注意到,今年以来央行流动性操作规模并不大,公开市场操作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地量”水平,但4月至8月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并大幅偏离央行政策利率,背后的关键在于税务部门大力减税退税与财政部门积极支出形成大量流动性供应。
“一方面,超2万亿元留抵退税快速落地;另一方面,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央行资产负债中的政府存款项大幅减少,形成大量基础货币投放,推动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她分析称。
还有业内人士提到,前期央行上缴结存利润,也一度产生大额流动性释放效果。
进入9月,财政支出也出现一些边际变化。分析人士认为,财政支出数据的变化为解释近期流动性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这也意味着流动性供给端对货币调控的依赖度重新上升。
到期MLF有望足额续做
在资金面有所收敛的情况下,面对万亿元MLF到期、月度税期高峰将至,市场人士预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有望适时加大,11月到期MLF有望获得足额续做,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看来,11月到期MLF获全额续做的可能性较高。
此外,广发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刘郁提示,11月15日为本月纳税申报截止日,月度税期高峰即将到来。同时,本周同业存单到期规模、政府债券净缴款规模也均大幅高于上一周。
多因素影响下,分析人士预计,短期流动性供求缺口可能扩大,在足额续做到期MLF的同时,央行适时增加短期流动性投放的概率也有所加大。
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认为,货币市场利率难以回到前期低位,但流动性持续收紧不符合货币调控取向,货币市场运行中枢可能会在接近政策利率新的水平上恢复稳定。
相关文章
- 据澳大利亚新闻网11月20日报道,尽管存在政治紧张以及疫情挑战,澳大利亚各地的小企业仍选择转向中国市场以维持生存。生产有机护肤品的澳大利亚爱乐湄公司首席执行官凯瑟琳·切尔瓦西奥说,如果不向海外发展,公2025-07-08
- 策略摘要随着加息的推进,市场对于未来经济衰退的预期也在不断攀升,各类反映信用风险的指标持续走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黄金仍具一定的配置价值。核心观点■贵金属市场分析宏观面昨日经济数据方面相对稀疏,不过2025-07-08
OPPO Find X6系列外观曝光 镜头模组设计似曾相识!
按照此前的爆料,接下来OPPO将有Reno9系列、Find N2/Flip折叠屏以及Find X6系列即将发布。虽然目前官方暂未公布这几款新机的详细情况,但是手机中国依旧了解到了OPPO系列部分新机的2025-07-08-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11日 第 18 版)乡村特色民宿、周边亲子酒店销售火热,房车露营、生态采摘成为游玩热点……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旅游市场迎来了一波短途、近郊出游高峰。文旅部数据中2025-07-08
-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一度备受资金追捧的公募REITs基金,首现上市首日就破发的现象。11月22日,中金安徽交控REIT首日上市,当天就以超4.5%的亏幅收盘,这是公募REITs产品首次出现上市首日破2025-07-08
- 本报记者 王 宁主要基于对稳增长政策显效,包括消费预期提升、制造业加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判断,日前多位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均对四季度经济增长表示乐观。正是基于乐观预期,专家认为,部分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