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居民储蓄意愿上升

  发布时间:2025-07-08 14:20:00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近期,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超过10万亿元,引起网友热议。时间倒回去年,20 。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近期,理性人民银行发布的看待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居民同比多增4.77万亿元。储蓄其中,意愿住户存款增加超过10万亿元,上升引起网友热议。理性时间倒回去年,看待2021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4.05万亿元,居民同比少增5064亿元。储蓄其中,意愿住户存款增加7.45万亿元。上升

上半年存款同比多增,理性似乎暗示着人们“花钱”意愿在降低。看待此前,居民人民银行开展的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也佐证了这一趋势:调查显示,今年4月至6月,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度上升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度下降3.7个百分点。

消费欲降低、投资行为减少,不利于推动经济活动迅速恢复往日活力。不过考虑到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逐步缓解,越来越多稳就业、振消费的政策持续出台,我们更应理性看待上半年居民储蓄意愿上升的态势。

7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介绍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时表示,居民储蓄存款意愿边际上升、投资意愿边际下降,主要是由于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有所反复,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预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居民的投资意愿将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归。

家电消费券、汽车消费券、体育消费券、文旅消费券……一大批能够刺激消费的消费券也正在路上。此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支付宝公益平台曾联合发布报告称,杭州每发放1元钱消费券补贴,能带动3.5元消费;广西每发放1元消费券补贴,甚至能带动5.3元至7.7元消费。多地千万级、亿元级消费券密集投放,有助于在短期内打通消费内循环,为企业充实客流。

最重要的是,近期一系列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将为充实钱包、拉动消费提供重要支撑。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进而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7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多地出台稳就业细则,对创设就业岗位数量提出精确要求。

居民储蓄意愿上升,消费、投资意愿下降,是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想要“存粮过冬”的一种表现。但只要经济活动加速恢复起来,更多人又有了“进账”,相信居民对消费投资的信心也将回升。

(保险报)

  • Tag:

相关文章

  • 天治基金许家涵:敬畏市场守正出奇 双向寻找优质标的

    敬畏市场守正出奇 双向寻找优质标的——访天治基金投资总监许家涵◎记者 朱妍“在市场中浸淫得越久,就越敬畏市场。”这是天治基金投资总监许家涵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的第一句话。拥有17年证券从业经验的他,确立
    2025-07-08
  • 倒挂陷阱?上海楼市真相拆解

    乐居新媒体 任时建 发自上海上周,2022年上海第六批集中推盘名单公布。与此前类似,又有多个楼盘受到极大关注,预计会吸引大批认筹,之所以热门的重要原因是楼盘所在区域一二手房价倒挂。但是目前部分区域出现
    2025-07-08
  • 31省区市新增本土“208+587”

    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10月17日新增本土确诊208例# #10月17日新增本土无症状587例#】10月1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0例。其中境外
    2025-07-08
  • 密西西比河水位创历史新低 美国农产品供应链遭受打击

    密西西比河孟菲斯水道的水位刚刚创下历史新低-10.77英尺,这种情况让人想到欧洲莱茵河的灾难,多年的严重干旱给全球带来了有害影响。密西西比河是一条重要的航运路线,特别是对农民和商品交易商来说,水位下降
    2025-07-08
  • 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近4亿美元:FF发布预警,对公司继续运营能力存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杜巧梅 报道北京时间11月22日,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下称“FF”)对外披露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FF净亏损1.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3
    2025-07-08
  • 美媒:泽连斯基将于12月出书 收录其部分\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 据美联社17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今年12月初出版一本收集他部分“战时演讲”的书。报道称,美国企鹅兰登书屋旗下的皇冠出版集团当日宣布,该书将被称为“来自乌克兰的信息
    2025-07-08

最新评论